修行

家庭教育中的“正向管教”原则:避免惩罚,用鼓励培养自律与责任感

家庭教育如春风化雨,滋养孩子成长的根系,而管教方式便是那无形的风向标,指引着孩子品格发展的方向。“正向管教” 作为家庭教育中的智慧明灯,摒弃惩罚的阴霾,以鼓励为暖阳,在孩子心中播撒自律与责任感的种子,静待其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

家长 家庭教育 康德 修行 哲学家 2025-09-12 03:37  2

余生,一半用来续命,一半用来修行

人生走到一定阶段,才真正明白:最清醒的活法,是既能踏实过日子,又能仰望星空。年少时总向往轰轰烈烈、远走高飞,如今才懂得,真正的成熟,是在柴米油盐中保持内心的宁静,在平凡日子里活出深意。所谓“续命”,并非只是活着,而是认真对待身体,让生命得以绵长;所谓“修行”,

修行 定志 烟火人间 曾国藩 续命 2025-09-13 11:07  5

于困境中自渡,向生活索回甘

杨绛先生曾洞察世情地说:“生活得再惨,也不要给别人说,百分之八十的人漠不关心,百分之十九的人会幸灾乐祸,剩下的百分之一,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。” 这话语或许带着几分冷峻,却道尽了人情冷暖的常态,也在提醒我们:人生的寒冬,终究要靠自己生火取暖。

朝阳 修行 杨绛 自渡 里拉 2025-09-12 18:04  4

一周文化讲座|纸上修行,书事思索

一座内河小城的蒸汽时代往事——《磨合:近代镇江的全球化之旅》新书分享会时间:9月16日(周二)14:00地点:中华书局1912微信视频号、哔哩哔哩·全球研究论坛主讲人:张信(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校区历史系终身教授)全球化浪潮并非仅存在于沿海大都会的宏

讲座 修行 全球史 中华书局 张信 2025-09-12 12:28  3

弥勒佛揭示:真正有佛缘的人,不在修行,而是具备这3种品性

唐长安贞元年间,西市旁的巷子里住着一位姓李的阿婆。阿婆年近六旬,头发花白,脸上布满皱纹,却总带着温和的笑意。她无儿无女,独自一人靠着缝制布偶维持生计,日子过得清贫,却从未见她愁眉苦脸。巷子里的街坊都喜欢这位李阿婆 —— 她会给流浪的猫狗留一碗剩饭,会帮邻居照看

修行 弥勒佛 佛缘 西市 布偶 2025-09-12 12:29  5

佛陀临别时透露:修行数十年,不及悟透这三个道理,瞬间开悟

拘尸那迦城的末夏,五百弟子围坐在佛陀旁,垂首静默,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悲伤交织的气息。阿难陀尊者跪在最前排,泪水浸湿了袈裟 —— 他跟随佛陀多年,从最初的懵懂少年,到如今的比丘长老,却始终未能参透 “开悟” 的真谛。眼看佛陀即将入灭,他心中的焦虑与困惑愈发深重:

世尊 修行 佛陀 佛法 迦叶 2025-09-12 11:29  2

《道德经》:揣而棁之,不可常保

我们人主观上都希望自己长期保持好的状态,如:有的人衣食无忧,工作稳定……可由于情况发生变化,单位人员调整等。这时,你的工作及收入也会发生变化。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的,不可能长期保持不变。如:有的老板因经营不善,或某一环节出现异常,公司能倒闭,一夜变穷。

道德经 邪恶 修行 人道 常保 2025-09-12 08:42  5

佛曰“应无所住”,我们却处处抓不放?一个禅师揭秘生心妙法,让你瞬间看破红尘

《心经》有云:"应无所住而生其心",这短短八个字,蕴含着无上的智慧,却也是最让现代人困惑的佛学精髓。我们每天被焦虑缠绕,为房子、车子、票子忙碌奔波,为情感、名利、地位心力交瘁。心想放下,手却紧抓不放;嘴上说看开,心里却斤斤计较。

大师 锦囊 点点头 修行 李志远 2025-09-06 20:55  3